7月7日上午9點,由中國金屬學會組織、日照鋼鐵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和北京科技大學合作完成的“ESP無頭軋制技術集成創新及應用”科技成果評價會在日照嵐橋錦江大酒店舉行。經過公平、客觀評價,評價委員會專家最終認定,ESP無頭軋制技術實現了高質量、高精度薄/超薄熱寬帶鋼大規模生產應用,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為節能減排、綠色制造、低碳發展作出積極貢獻,標志著該項技術的成功應用得到業內權威認證,將成為鋼鐵行業綠色轉型、集成創新的典范。
中國工程院院士殷瑞鈺、毛新平,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李新創,中國金屬學會專家委員會主任王天義,首鋼集團京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邱銀富應邀出席,副市長高月波、日鋼集團總經理徐開斌參加并致辭。 本次評價采取同行專家評議方式進行,圍繞問題集中解決方案的科學合理性、理論成果的創新性、應用的實際效果以及對行業科技進步的推動作用等內容進行綜合評價。評價現場,來自鋼鐵研究總院、中國工程院、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中國金屬學會、首鋼集團有限公司、東北大學、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權威機構、優秀合作企業的9位評價委員會專家,聽取了項目的研制、用戶使用、經濟效益、科技查新等報告。 經專家組質疑、項目組答辯、資料審查等環節,專家組充分肯定了ESP工藝在“碳達峰 碳中和”背景下集成創新、綠色低碳、應用效益和行業帶動方面的突出貢獻,對廣闊的應用前景充滿了期待。最終認定,“ESP無頭軋制技術集成創新及應用” 技術成果針對ESP無頭軋制工藝、裝備、薄寬帶鋼產品質量控制一體化技術集成問題,突破了高拉速無缺陷鑄坯連鑄、鑄-軋工藝銜接、高質量薄寬帶鋼全流程穩定高效控制的技術瓶頸,實現了高質量、高精度薄/超薄熱寬帶鋼大規模生產應用,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評價指出,該項成果通過二次開發、集成創新,在日鋼5條ESP產線上推廣應用,形成了世界規模最大的高質量薄寬帶鋼短流程專業化生產基地,開發出無頭軋制工藝、裝備、薄/超薄帶鋼質量穩定控制一體化技術,生產出的超薄超寬、高精度、性能均勻、低成本的系列產品,大規模應用于汽車、機械、電力工程、門業等行業,“以熱代冷”、結構輕量化、節能減排成效突出,經濟、社會及環境效益顯著,對綠色制造、脫碳減排作出了積極貢獻。 徐開斌在答謝辭中指出,此次評價是對日鋼集團近年來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綠色發展、創新發展成果的總結和肯定。在市委市政府及各級各部門的支持和幫助下,日鋼集團實現了ESP無頭軋制技術的大規模應用實踐,在超薄規格、超高精度、高拉速無缺陷連鑄、基于無頭軋制產線的大規模鐵素體軋制等方面創新突破,初步探索出了一條“日鋼特色”的高質量發展、綠色發展、創新發展路徑。在市委市政府和各級各部門的關心與支持下,在各位專家的專業指導與幫助下,日鋼集團將強化碳減排意識,把挑戰和壓力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動力,率先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爭當日照市、山東省及鋼鐵行業綠色低碳發展典范,為實現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貢獻日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