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驚魂夜再現,國際油價何去何從?
9月8日,國際原油價格盤中再現久違暴跌,截至收盤結算WTI跌超7%,布倫特跌超5%,布倫特更是近三個月來首次跌破40美元關口。
自6月中旬開始,國際油價便如同“睡著”一般,幾乎走出了一條直線,窄幅整理、波動有限。因而本次暴跌再現,瞬間引發市場關注,那么本次暴跌的原因是什么?是否能就此再次開啟下行通道,跌回第一季度的夢魘低位呢?
其實在昨日暴跌出現之前,準確的說是進入9月以來,國際油價便出現了持續的下行態勢,9月初至今WTI和布倫特期貨已較8月末下滑了5美元/桶左右的幅度。隆眾資訊認為,本次暴跌的主要原因是市場對于供需兩端預期的轉空,其中需求端看空情緒增強帶來的影響更為明顯。
沙特將10月出口亞洲的輕質原油官方售價大幅下調1.4美元/桶,比該地區的基準價格低0.5美元,下調幅度為5月以來最大,表明其對需求預期依舊偏空。本次沙特下調官價對油價形成較為顯著的利空沖擊,主要由于這是在沙特6-8月提升亞洲售價之后的首次降價,之前上調價格沙特給出的理由是隨著封鎖措施的解禁,需求將逐步好轉,而本次的操作顯然打破了這一預期。
來源:隆眾資訊
美國、印度、巴西和法國等亞歐美洲國家疫情均有整體或局部加速反彈趨勢,印度尤為明顯。近兩個月來印度單日新增確診病例一度升破9萬例,創全球疫情以來的最高紀錄。市場預計印度確診人數可能在一個半月內反超美國,且有失控的危險,而,印度是全球第三大原油消費國,可能爆雷的風險加劇了需求的憂慮。
來源:隆眾資訊
每年9月的第一個星期一是美國勞工節,也是美國夏季出行高峰結束的標志,意味著美國原油消費旺季的結束(今年美國的汽油消費表現也差強人意),同時今年美國勞動力市場疲軟,均對需求預期形成抑制。此外美國煉廠即將進入秋季檢修期,也將限制原油需求。
來源:隆眾資訊
剛剛過去的8月,OPEC+的減產額度首次從970萬桶/日降至770萬桶/日,雖然是按照原計劃執行,但依然引發部分交易商的看空情緒。更為重要的是,伊拉克表示,該國可能尋求將按照OPEC+協議執行額外減產的時間推遲兩個月,令市場擔憂部分產油國的減產履行力度不及預期。
美元指數攀升至四周以來的高位,英鎊兌美元連續第五天下跌,創下5月以來最長連跌紀錄,英國政府計劃在脫歐問題上違反國際法,欲修改脫歐協議部分內容,導致脫歐擔憂增強。此外近期美國股市也遭遇重挫,避險情緒下投資者開始買入美元。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歐美經濟前景承壓以及美元回升,都給油價帶來了壓力。
來源:隆眾資訊
從下圖可以看出,過去十年第三季度的油價跌勢居多,出現漲勢的年份漲幅亦不明顯。雖然國際原油市場的影響因素錯綜復雜,沒有固定的季節性規律可遵循,但歷史表現告訴我們,Q3油價的表現相對弱勢。
來源:隆眾資訊
接下來未來對油價的影響因素之中,9月17日的OPEC聯合部長級監察委員會(JMMC)會議最為重要,屆時將討論減產執行等相關事宜,目前OPEC+表示已經關注到油價下滑的情況,預計大概率不會放任油價重新跌回第一季度的低谷,否則相當于前功盡棄。此外9月15日的IEA月報值得關注。在此前的8月月報中,國際能源署曾將今年的原油需求預估下調14萬桶/日,表示盡管預計未來需求不會大幅放緩,但全球供過于求的狀況尚未顯示出減少的強烈跡象,IEA等權威機構的評估風向也將對油價走勢形成影響。
綜上所述,本次暴跌或難成為新一輪大幅下行的開端,但海外疫情距離結束遙遙無期的背景下,油價的弱勢姿態難以避免,9月中旬OPEC+會是否在減產政策方面再度出手值得密切關注。(來源:互聯網)